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边一二阵型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边一二阵型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“中一二”进攻战术阵形3号位员作二传,将球传给4、2号位队员进攻的组织形式。
其优点是一传向网中3号位垫球比较容易,因而有利于组成进攻,适合初学者采用;二传队员在网前接应一传的移动距离近,向2、4号位传球的距离较短,容易传准。缺点是战术变化少,对方容易识破进攻意图。
进攻区域联防的基本要求 1. 多组织快攻。2. 根据区域联防的队形,有针对性地落位,重点攻击薄弱地区。3. 通过多传球、快传球、突破分球等打乱防守队形,寻找战机。4. 多运用中远距离的投篮逼其扩大防守范围,争取篮下空间。5. 积极组织前场篮板球争取二次进攻机会,并注意保持攻守平衡,及时退守。 进攻区域联防的教学训练 1. 理论上先明确进攻区域联防的基本原则和要求。2. 重点选择1-3-1落位阵型进行进攻。3. 根据防守的阵型和彼我双方队员的具体特点,确定进攻战术方法和队员位置分工。4. 结合区域联防进行进攻练习,注意逐渐提高防守难度。5. 结合快攻受阻转为阵地进攻时练习攻防。6. 在比赛中检验提高。指进攻一方转入防守时,迅速退回后场组成的一种防守阵式。如二一二联防、三二联防、二三联防、一三一联防等。防守队员按分工各自负责一定的区域,并把各个区域有机地联系起来。防守队员根据球的转移而移动,相互协同配合,并运用换位、补防、人盯人护送、夹击等方法扼制和破坏对方的进攻。
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,看官们好,Y路程为您解答。
八旗兵
清朝自努尔哈赤起兵之初,为女真人,女真族人尚处于奴隶社会阶段,经济和文化非常落后。而努尔哈赤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,在同一女真的过程中,努尔哈赤制定了八旗制度,分为八旗,每旗月七千人左右,统领该旗的为旗主。八旗分别为正黄旗、正白旗、正红旗、正蓝旗、镶黄旗、镶白旗、镶红旗、镶蓝旗共八旗。八旗弟子举族从军。八旗中以镶黄、正黄、正白为“上三旗”,主要居住在皇城内。其他五旗为“下五旗”。努尔哈赤为八旗旗主之上的最高统治者,拥有全部的军政大权。
清兵在入关后分为京营八旗和驻防八旗,人数上大约二十万余众,军队权利归于国家,不再归旗主私有。八旗军分为守卫京师的禁卫军和驻防各地的驻防军,禁卫军主要驻守京师保卫皇帝和拱卫京城,而驻防军主要在民间镇压民间的反抗和平定叛乱。
首先,清朝八旗军被分为了满洲八旗、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,每旗均设有都统,都归中央八旗都统衙门管辖。同时八旗军又被分为宿卫京师的“驻京八旗”和驻防地方的“驻防八旗”。
那么题主问的“清朝在各个地方驻守的八旗兵”必然就是八旗军中的“驻防八旗”了。那么清朝又是怎么向地方上派驻八旗兵的呢?一般驻防兵是根据驻防地的轻重,确定驻防人数的多寡和统领武职官职品秩的高低,有将军(比如盛京将军、广州将军等)、都统、副都统、城守尉、防守尉、协领、佐领之别。大凡各省会(比如江宁、杭州、福州、广州)、要地(比如荆州、开封等)均有驻防兵,合满洲、蒙古、汉军旗以为营。
一般来说,在各省置驻防八旗,辖兵2000名以上者,以将军领之,辖兵1000名以上者且不足2000者,以都统或副都统领之,辖兵不足1000名者,以城守尉领之。同时在地方上,驻防兵也根据驻防地的轻重来调整满、蒙、汉三者的部署。比如江宁,即现在的南京市,历来是南方的政治、文化、经济、军事重镇,因此清政府在江宁部署4000名满蒙驻防兵,而无一汉兵;又比如广州,也是南方历来的经济重镇,但因为地域以及重要程度的关系,清政府在广州部署了3000名汉军,无一满蒙兵;再比如绥远,即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,因此清政府在绥远部署了4000名蒙古八旗,无一满汉兵。
八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女真“牛录”的基础上首创的一种“兵民合一”的社会组织,兼有政治、军事、生产三种职能,平时进行社会生产,战时自备马匹军械参军作战,灵活多变,既不耽误生产,又能最大限度得扩充军队。
1601年,随着女真势力不断扩大,设立四旗,每旗含5甲喇,每甲喇为5牛录,分别使用黄、白、红、蓝4种旗子,每一旗有兵约7500人。
1615年,女真民族不断扩大,四旗扩为八旗,也就是在原来的黄、白、红、蓝4旗的基础上增加镶黄、镶白、镶红、镶蓝4旗,旗主由努尔哈赤的子侄充当:大贝勒代善领满洲两红旗;二贝勒阿敏领镶蓝旗;三贝勒莽古尔泰领正蓝旗;四贝勒皇太极领正白旗。
旗主多为世袭,地位崇高,就算是旗下的人当了大官,旗主落魄街边要饭,见到旗主也得问候跪拜。
1616年皇太极建立后金时期,由于势力不断扩大,越来越多的汉族、蒙古族百姓和官员也加入进来。为了方便对他们进行统治,皇太极又把八旗扩编为24旗,多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,不过核心还是满洲八旗。其中正黄旗、镶黄旗、正蓝旗由皇太极亲自统领,是皇帝的亲兵,称为"上三旗"。
另外除了旗主,八旗每旗指挥人员设都统1人,副都统2人,参领5人。
总体上来讲,我们还是习惯称呼这24旗为八旗。
不过皇太极死后,摄政王多尔衮辅佐小皇帝福临入主中原,借机将自己所领的正白旗纳入上三旗,而将豪格统领的正蓝旗降入下五旗,此后未再变动。
入关后,清朝设立“侍卫处”和“领侍卫内大臣”,所有侍卫人选皆从上三旗中挑选,而“领侍卫内大臣”则是正黄旗、镶黄旗、正白旗各二人,历史上只有和珅是正红旗出身,并且当初担任领侍卫内大臣的时候,乾隆也是先把他弄进正白旗。
另外,清入关以后,为了加强统治,又把八旗兵分为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,驻防八旗分驻全国各地,禁旅八旗就驻扎京师。
禁旅八旗兵驻在北京,留守京城,保卫皇室,称为京旗。遇有战事,派出作战,战后仍回京城。
八旗驻地分为:镶黄旗在安定门内,正白旗在东直门内,镶白旗在朝阳门内,正蓝旗在崇文门内;正黄旗在德胜门内,正红旗在西直门内,镶红旗在阜成门内,镶蓝旗在宣武门内。
驻防八旗方面,按驻地划分可分为畿辅驻防、东北驻防和各直省驻防。驻防各地的八旗兵丁有1万5千余人;康熙、雍正年间有7万9千人;乾隆、嘉庆年间有10万余人,一直到清末。
八旗兵丁早期是自筹军械马匹,作战胜利之后可以掠夺财物奴隶,因此八旗兵丁作战勇猛。不过随着满清入关,统治者开始禁止八旗兵丁掳掠,因此八旗兵丁失去了最重要的收入来源,生活开始变得有些困顿。
1655年户部尚书陈之遴就指出:“远涉数千里,长征一二年。出兵之时,买马置械,措费甚难。凯旋之日,马倒器坏,又须买补。满兵月粮几何,堪此重费。”
因此为了稳固八旗兵丁,清政府决定将八旗收为不事生产的职业军人,马匹器械改由朝廷专设机构统一提供,兵丁靠朝廷发给粮饷和赏赐生活。
康熙时定制:前锋、亲军、护军、领催、弓匠长月给饷银四两,骁骑、弓匠、鞍匠三两,每年各给米四十八斛;步军领月给银二两,步军一两五钱,铁匠一至四两,年各给米二十四斛;炮手二两,年给米三十六斛。
八旗兵丁的待遇不错,相当于当时的七八品官员。不过也正因如此,导致八旗兵丁在入关之后整日游手好闲,迅速腐化堕落,在康熙平三藩的战斗中,八旗子弟便已经难堪大用,全凭绿营拼命。
而且后期因为八旗兵丁繁衍生息,原有的薪俸已经不够一家人开销,加上八旗子弟又不愿意去从事其他行业,因此生活十分窘迫。
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,取得节节胜利。随着势力扩大,人口增多,他于明朝万历二十九年(1601)建立黄、白、红、蓝四旗,称为正黄、正白、正红、正蓝,旗皆纯色。四十三年,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,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,创建了八旗制度,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,增编镶黄、镶白、镶红、镶蓝四旗(镶,俗写亦作厢)。旗帜除四整色旗外,黄、白、蓝均镶以红,红镶以白。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。其制规定:每300人为1牛录,设牛录额真1人;5 牛录为1甲喇,设甲喇额真1人;5甲喇为1固山,设固山额真1人。据史籍记载,当时编有满洲牛录308个,蒙古牛录76个,汉军牛录16个,共400个。此时所编设的八旗,即后来的满洲八旗。
清太宗时,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,旗制与满洲八旗同。八旗由皇帝、诸王、贝勒控制,旗制终清未改。城内八旗分布初建时,不但在军事上发挥重要作用,而且具有行政和生产职能。清朝统一,太宗皇太极为加强对旗人的束缚,增强了八旗制的军事职能,并为扩大军事实力和笼络人心,又建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。各旗有军营、前锋营、骁骑营、健锐营和步军营等常规伍,司禁卫,云梯和布阵等职。另外,设立了相礼营、虎枪营、火器营和神机营等特殊营伍,演习摔跤、射箭、刺虎和操练检枪等。由于清初诸帝很重视枪炮武功等实战本领,八旗军在平定三藩,收台湾各抵御沙俄侵略等战斗中都取得了辉煌战绩。
八旗兵分为京营和驻防两类。京营是守卫京师的八旗军的总称,由朗卫和兵卫组成。侍卫皇室的人。称朗卫,且必须是出身镶黄、正黄和正白上三旗的旗人,如紫禁城内午门、东西华门、神武门等由上三旗守卫。
八旗组织中蒙古旗与汉军旗的建立比满洲旗稍晚。清太宗皇太极天聪三年(1629)时,已有蒙古二旗的记载,称为左右二营。八年改称左翼兵和右翼兵。九年,后金在征服察哈尔蒙古后,对众多的蒙古壮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编审,正式编为蒙古八旗,旗制与满洲八旗同。汉军单独编为一旗,据考证是在天聪五年正月(一说天聪七年)。皇太极崇德二年(1637)分汉军为二旗,旗色玄青,四年分二旗官兵为四旗,七年正式编为汉军八旗,旗色与满洲八旗同。从明万历四十三年八旗制度建立,直到清崇德七年才完成八旗组织三个部分二十四旗的组织建设,八旗每一旗下都包括满洲、蒙古、汉军三个部分。
八旗的驻防入关以前,已有八旗驻防之设。清统治全国以后,分为畿辅驻防、满洲驻防和各直省驻防。畿辅驻防为守卫京师附近地区,包括保定、张家口、热河、察哈尔及木兰围场等地。各省驻防多为省会或重镇。八旗驻地及兵额,视各代而有增损、裁并,但变化不是太大。清末全国驻防共有817个佐领。
驻防八旗是被清政府派驻到全国各地扼要守险的八旗军,顺治年间,驻防各地的八旗兵丁有1万5千余人;康熙、雍正年间有7万9千人;乾隆、嘉庆年间有10万余人,一直到清末。按驻地划分可分为畿辅驻防、东北驻防和各直省驻防。
畿辅驻防始于顺治二年(公元1645年),是年设昌平州、固安、采育里、张家口、古北口、独石口等地驻防。
东北驻防。东北是满族的发祥地,备受清政府的重视。包括盛京驻防、吉林驻防和黑龙江驻防。
盛京地区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,驻防的兵力仅次于京畿地区。设盛京将军1人总辖之,下设副都统4人、副都统衔总管1人、城守尉8人、协领15人、防守尉2人、佐领131人、骁骑校207人;主要驻防地为盛京、兴京、凤凰城、义州、牛庄、锦州、金州、辽阳、熊岳、复州、宁远、广宁、铁岭、开原等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边一二阵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边一二阵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